年年岁岁花相似,岁岁年年被感动。
始自2002年,由中央电视台(其归口部门是中宣部)推出的"感动中国"马上就要粉墨登场了。在此谈一谈个人对"感动中国"的一些看法。
1."感动中国"的积极意义
诚然,"感动中国"的正面价值不容否定。入选"感动中国"的多为有感人事迹的社会道德楷模,各行各业的杰出先进人物,他们可以唤醒人们将泯未泯未泯将泯的社会良知,引起大众的共鸣,似乎还可依稀看到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以及人性的光芒。
2. "感动中国"存在的问题
但是,"感动中国"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。
"感动中国"的宣传口号是:"给前行者力量,为善良者喝彩;汲取心灵养分,传递感动的火炬"。
粗一看,这样的话语,直让人砰然心动泪光点点。细加琢磨,它的意思是说,人人皆是旁观者,人要做后来者。
分析历年"感动中国"人物和事迹,不由让我想起了《二十四孝图》来。不过,"二十四孝"差不多是要教育人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去孝敬父母,而"感动中国"是要教育人们,去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去"孝"国家"孝"集体"孝"他人。
难道不是这样吗?
"感动中国"人物的事迹大致可分为三类:
(1)累死病死在工作岗位,舍生为工作为他人;
(2)在苦难中忍辱负重,做了本该是社会和政府当做之事;
(3)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。
从入选者有相当比例的官方身份看,"感动中国"为政治服务的色彩相当浓重。仔细分析,入选者也以"政治驯服工具"居多,几乎看不到能引领社会和历史进步潮流的有独立思想自由意志者。
试想,常年千篇一律地靠他人的苦难,拿他人的牺牲去换取自己良心的发现和廉价的感动泪水,岂不近乎残忍吗?如此一来,他们岂不就是受害者吗?以"温水煮青蛙"的方式毒害后来者(受众)的个人利益和价值,岂不是伪善和反动吗?
CCTV颁奖典礼上,主持人一副道貌岸然的表情,故弄玄虚华而不实的颁奖词,实在令人难以恭维。
3. "感动中国"人物"感动"之后
对于多数"感动中国"人物而言,大多是"十年默默无人问,一朝感动天下知"。"感动中国"曲终人作鸟兽散之后,他们会很快退出公众视野,甚至连名字和事迹很快就被人忘记,他们的安危祸福,似乎没人再去关注。就本人而言,历届"感动中国"人物中,只记得有"杂交水稻之父"袁隆平先生。
我不知道,他们的教育意义和社会示范作用,当如何评估。
4."感动"之后,做什么
感动不如行动,以下从公众和政府两个方面作个简要分析。
(1)公众
"做事容易,做人难"。不可否认的是,中国人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。人与人之间,以虚伪和狡诈的万分居多。君不见, 中国社会满眼"天下乌鸦一般黑":对人不负责任,心安理得;不讲诚信,习以为常;市井官场,能坑则坑,能骗则骗,能贪则贪。
抱怨"人心不古,世风日下",不如从自己做起多些"古心"少些"日下"。
人与人之间,少些争和斗,少些轻视和冷漠,多些仁爱和善意,多些社会责任感。
尽自己所能,做得比以前更好,做得比别人更好,以实际行动去"自己感动自己"。
(2)政府
针对"感动中国"折射或者说是暴露出来的社会问题,比如孤苦的残疾人问题,贫困孩童上学问题,社会底层生活的困苦和社会悲剧问题,政府政策一贯反应迟钝,这不能不说是政府的失职。真不知此类社会问题还要中国"感动"到几时。
国西汉时期,"缇萦代父受刑"曾感动了贾谊笔下"不问苍生问鬼神"的汉文帝而废肉刑(指古人伤害人体身体器官的五种刑罚),被后人誉为"千古之仁政"。
不过,这也不难理解,当时的汉天子是"以孝道治天下",而当今中国是以领袖理论、"重要讲话"和"会议精神"治国的。
5.一点疑惑
粗粗看了一下2009年"感动中国"候选人,今年的候选人事迹与往年大同小异。
由"感动中国"推委会推荐的候选人中,新近去世的邓小平的遗孀卓琳赫然名列其中。其"感动事迹"是"伟大的爱情"。1997年邓小平辞世后,时年81岁高龄的卓琳女士恪守著邓小平关于"不要到外面去工作,言行要谨慎"的提醒,在北京家中安享着晚年时光。
西方国家的"第一夫人",往往是"绿叶配红花"的角色,大多热心参与并推动慈善和公益事业(不限本国),堪称是活跃的社会活动家。而中国高层领导 人的夫人,往往是红墙内"长在深闺人不知"的神秘的孤家寡人,甚至做的是家庭妇女式的"贤内助"和"幕后英雄"。
"不要到外面去工作,言行要谨慎",就是只求独善其身,不想兼善天下(尽管他们有这方面的能量)。
6.2009"感动中国"候选人中的"苦难者"
由"感动中国"推委会推荐的29名候选人中(http://news.sohu.com/s2009/gandongzhongguo09/), 可归结为"苦难者"身份的有以下12个,比例高达41%.列举如下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