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=注册

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飞机楼 原主人陈氏后代兄弟重逢 家乡寻根记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8-15 09:49 PM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跟踪报道丨一个陈氏宗亲的寻根故事 引出一段九江华侨历史
寻5逊.jpg



  笔者收到余乃文的报料后,马上与陈氏乡亲陈伟强、陈品良、陈卓新等人联系,并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。该宗祠位于上东奇山村红星59号,前面有2棵龙眼树遮挡,其周边也是鱼塘耕地,如果没有人指点,还真的不知道这里有间祠堂。
现场可见,大门正上方的石匾所刻的大字已被水泥遮盖,但也能清晰看到上面刻有“溪乔陈公祠”字样。该祠堂占地面积约有60平方米,日久失修,非常潮湿,并长满了些野草、杂树,略显荒凉。
训.jpg








训1.jpg



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经常过来这里玩,后来就少来而已。”今年67岁的余乃文说,要不是看到《九江公信》推送的陈氏宗祠一文,他也想不起这里有间祠堂。“我对宗祠的事很热心,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保留并弘扬宗祠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。”余乃文平静地说,希望能尽他一份力,做出一份贡献。
寻6.jpg

陈因禧今年已经89岁。“我父亲之前很少和我说家乡的事,但我在几岁大的时候曾在叔公陈耀祺龙门里8号侨房住过一晚,也是唯一的一次。”陈因禧感叹道,他因为行动不便,没办法独自回乡寻根,只知道族谱记载他是九江人。

据族谱记载,溪乔公是陈氏十房诒谷堂(海渔公)的后代。当天在溪乔陈公祠,我们还找到该祠堂的后人陈熙源,他今年也已经80岁了。陈伟强拨通了陈因禧的电话,让他与陈熙源通电话,两位耄耋老人,虽然听力不畅带来不便,但仍然阻碍不了他们浓浓的亲情,大家都说起自己记忆中的祖辈宗亲名字,谈得非常投契。


“我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因叔要找的宗祠了,这两年来,我已把要寻根的宗祠名字铭记于心,受人之托,希望尽心尽力为宗亲成功寻根。”陈伟强激动地说。
真的很感谢你们,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,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寻回自己的根。”陈因禧十分欣慰,再三感谢大家,并表示,稍后会联系后人一起回家乡看看,了却人生一大心愿。

寻4.jpg
寻3.jpg
陈品良从陈熙源口中得知,20多年前,就有法国华侨回此地寻根。陈品良马上联系了曾从事侨刊工作的老先生,老先生回忆起此事并找回当年的侨刊和相片,原来当时回来寻根的法国华侨名叫陈智禧。陈品良估计陈智禧与陈因禧可能是较为近亲的叔伯兄弟关系,经过查找族谱及与陈因禧联系后,确定两人的爷爷是亲兄弟关系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威望 +7 收起 理由
随心 + 7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回复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广告位测试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8-15 09:51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我看到九江微信公众号,你们推送了一篇关于陈氏宗祠的文章,我现在发现一间保存较好的陈氏祠堂,你们要不要过来看看。”近日,九江市民余乃文向笔者报料称,他在上东奇山村发现一间“溪乔陈公祠”,希望笔者与陈氏乡亲联系,一起探寻。

▲热心市民余乃文

找到一家保存较好的祠堂

笔者收到余乃文的报料后,马上与陈氏乡亲陈伟强、陈品良、陈卓新等人联系,并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。该宗祠位于上东奇山村红星59号,前面有2棵龙眼树遮挡,其周边也是鱼塘耕地,如果没有人指点,还真的不知道这里有间祠堂。

现场可见,大门正上方的石匾所刻的大字已被水泥遮盖,但也能清晰看到上面刻有“溪乔陈公祠”字样。该祠堂占地面积约有60平方米,日久失修,非常潮湿,并长满了些野草、杂树,略显荒凉。

“在我很小的时候,就经常过来这里玩,后来就少来而已。”今年67岁的余乃文说,要不是看到《九江公信》推送的陈氏宗祠一文,他也想不起这里有间祠堂。“我对宗祠的事很热心,宗祠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保留并弘扬宗祠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。”余乃文平静地说,希望能尽他一份力,做出一份贡献。

帮助香港同胞寻找宗祠和宗亲

然而,冥冥之中自有安排,寻根历程就是那么机缘巧合。原来,在两年前,香港同胞陈因禧就通过朋友委托九江乡亲陈伟强帮其寻根,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回乡看看宗祠及联系宗亲。

▲陈因禧

陈因禧今年已经89岁。“我父亲之前很少和我说家乡的事,但我在几岁大的时候曾在叔公陈耀祺龙门里8号侨房住过一晚,也是唯一的一次。”陈因禧感叹道,他因为行动不便,没办法独自回乡寻根,只知道族谱记载他是九江人。

陈因禧还说,他父亲之前没有留下与家乡相关的资料,之所以知道自己是九江人,全靠堂兄弟保留了一本族谱,他才对家族及家乡有了一定的了解。陈因禧说“我希望找到宗祠,日后族谱上也能写上我的名字。”

宗亲通话亲情浓浓

据族谱记载,溪乔公是陈氏十房诒谷堂(海渔公)的后代。当天在溪乔陈公祠,我们还找到该祠堂的后人陈熙源,他今年也已经80岁了。陈伟强拨通了陈因禧的电话,让他与陈熙源通电话,两位耄耋老人,虽然听力不畅带来不便,但仍然阻碍不了他们浓浓的亲情,大家都说起自己记忆中的祖辈宗亲名字,谈得非常投契。

▲陈熙源

“我一看到就知道这是因叔要找的宗祠了,这两年来,我已把要寻根的宗祠名字铭记于心,受人之托,希望尽心尽力为宗亲成功寻根。”陈伟强激动地说
“真的很感谢你们,如果不是你们的帮助,我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寻回自己的根。”陈因禧十分欣慰,再三感谢大家,并表示,稍后会联系后人一起回家乡看看,了却人生一大心愿。

引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华侨历史

陈品良从陈熙源口中得知,20多年前,就有法国华侨回此地寻根。陈品良马上联系了曾从事侨刊工作的老先生,老先生回忆起此事并找回当年的侨刊和相片,原来当时回来寻根的法国华侨名叫陈智禧。陈品良估计陈智禧与陈因禧可能是较为近亲的叔伯兄弟关系,经过查找族谱及与陈因禧联系后,确定两人的爷爷是亲兄弟关系。

后经老先生提供史料线索和陈品良一番查找,得知他们是一个华侨望族,陈因禧的爷爷陈星梅(陈灿祺)兄弟姐妹众多,他们的后人如今遍布世界各地。陈星梅也是清末民初香港的殷商,学海书楼董事之一,香港岛半山区有个经常拍电影叫“儒林台"的地方,原来是陈星梅家族的产业,因陈星梅身在异乡仍不忘故土“儒林之乡”,故将此地改名“儒林台”。

他叔公叫陈松燊(陈秋祺),是九江大名鼎鼎“飞机楼”的原主人,另据镇志记载:民国9年,陈松燊与岑伯铭、吴伯玑等人发起成立了九江学务公所,资助各村开办国民小学41所。老先生说:“以前九江万善堂内也有陈松燊的瓷相,可惜没有保存下来。"

现场图片回顾:

陈氏相关报道:(点击标题即可进入)
九江陈氏宗亲倡建陈氏大宗祠文化纪念馆
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16 11:13 AM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16 04:55 PM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认閪咩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2 08:08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
晕WWWWWWWWWWWWWW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3 02:35 AM | 显示全部楼层
可惜没有保存好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3 04:13 PM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有心回来早就回来看看啦 矫情 超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3 05:45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叹,可惜桑基漁塘变逐利地方,看看也吧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3 08:24 PM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都唔知系味真嘅?几十年无音信,死列临头就话果间祠堂系佢嘅,米认错老豆喔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发表于 2017-8-23 08:25 PM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都唔知系味真嘅?几十年无音信,死到临头就话果间祠堂系佢嘅,米认错老豆喔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=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