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儿时,男大人带小孩出街,走在路上都喜欢“骑膊馬",九江佬叫“托佛仔"小孩坐在大人的肩上,小孩手抱住大人的额头,大人用手扶着小孩的腿,很得意,也是一道风景綫。当时没有什么消遣,大人喜欢上茶楼叹茶(早午晚三市),所谓“一盅两件",茶楼有时也安排讲古佬讲古仔,当时记得有个讲古佬叫关老六,不用咪头,高声响亮,还有个讲古佬叫潘祺的人。当时我们几个花鬼冇錢开茶位,只好找个杯子,装点水坐在大人旁边才避过驱赶。当时有讲《七侠五义》丶《洪熙官》、《佛山赞先生》等古仔。当时上茶楼大人叫“挨背脊",小孩有机会跟大人“上高楼"(上茶楼),就感觉好“威水“,高兴到不得了。回家临走时也会执些包点带给家里人,生活乐也融融。夏天男人都喜欢“打赤冷",赤体只穿一条"牛头短裤"。现在这些现象不多见了。当时个的蛋家佬丶海寿公、夏天晒的皮肤好似烧猪皮咁,黑到发亮。不知现在天身热(大热天)大家喜不喜欢“打赤冷"呢?、 上茶楼饮茶当时是一种很好的享受,女人很少上茶楼的,男人饮完茶就执些“高楼果“(包点等),带返屋企人享用。以前天未光就开早茶市,个的老嘢训吾得觉,天未光就起床,约埋几个去饮早茶。我不明白,那时的老嘢早上持别多咳,咳得又大声又连续咳,他们边走边咳,还边走边大声说话,吵醒晒大家, 十分讨厌。 (待续 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