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到城马港马和澳马,现在恐怕上了年纪的人才知到,其实是一种职业。解放前直至解放初期,九江有很多人外出到广州(省城),港(香港),澳(澳门)谋生,但家属多留在九江,将妻儿老少父母爷奶都留在家乡生活。要知道那时交通很不发达,来往一次花时费事,多是搭渡船。通讯多到邮电局发电报或写信,很多人不识字,解放初期还开识字班,大张旗鼓扫(文)盲运动。很多要事耽误时间,城马港马和澳马应运而生。他们从九江来回于省港澳,为乡亲服务。为在外的乡亲带家用(油盐柴米灯油火蜡等家庭开支的钱)给在家乡的亲人,还为乡亲带口信, 带物品,代购药材,花布等东西,只要有地址联系人,甚至带小孩老人都可以, 城马港马和澳马按行规收取服务费,只讲一个信字,确立互信,极少出现不轨行为,他们不会食蛇生(侵吞了别人钱物)或印龙尾(拿了别人钱财走佬)。
由于马仔们事务繁忙,也闹过笑话。下西七嘛婆个仔出了广州 揾食 ,每月都通过城马带家用回来。有一次她个仔搭了家用和口信说:现在家用搭人带回,无事不要来广州。这个马仔事务太多,笨屎虫报错事,对七嘛婆说:搭回家用,得闲出来广州。七嘛婆立即动身起程出到广州,母子见面才知闹出笑话。不过一切已成为历史,成为回忆了。 、
(待续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