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=注册

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查看: 4833|回复: 5

再问九江儒林文化,尚能饭否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3-3-15 04:56 PM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日前,朋友发给我一张照片,说是今年九江迎春花市的牌坊,他觉得两侧的对联有点奇怪,问我有什么看法。图片如下:
1.jpg
对联文字(依横额文字的走向来区分上下联)
诗酒渔场,百花开儒林。(平仄平平,仄平平平平
烟火九江,贤达固思源。(平,平仄仄平平)
从对联内容看,嵌入了九江文旅宣传主题和企业名称,有乡贤反哺故土的情怀,有儒乡文化繁荣的愿景,文思清晰,立意甚好。只是这副对联,仅具对联之形,而无对联之质。不合联规之处甚多,对联六要素——字数相等,词性相当,结构相称,节奏相应,平仄相对,意义相关。除了字数相等一项符合,其余五项皆有所欠缺。仅撷取一二如下:
一、同义合掌,上下失对。
“诗酒渔场”对“烟火九江”,词性大致相对,但第二字“酒、火”同为仄声,第四字 “场、江”同为平声,失对。按就上不就下处理,“火” 字处应改用平声字,“江” 字处应改用仄声字。“渔场”“九江”同表一地,义同合掌。
二、音步失替,联尾乱脚。
“百花开儒林”,句尾连续四个平声字,音步处“花”“儒”都是平声,失替。联脚“林”字平声,犯对联大忌“乱脚”,“儒林”二字处应改用仄声字。
三、驴唇马嘴,结构失衡。
1)“诗酒渔场”与“花开儒林”,“ 烟火九江”与“贤达思源”,两个句子,前后半句的内容都关联不大,鸡头鱼尾,义不连贯。
2)“百花开儒林”“ 贤达固思源”,句型、词性不一致,句义无关联,不成对仗。
百花   儒林 “主谓宾” 句型。主语“百花”为冠数偏正式名词,谓语“开”为动词,宾语“儒林”为偏正式合成名词。
贤达 <> 思  ,“主状谓宾”句型。主语“贤达”为同类并列式名词,状语“固”为副词,谓语“思”为动词,宾语“源”为单纯名词。
“百花”“贤达”皆为名词,勉强成对;“开”动词,“固”副词,不成对;“儒林”为偏正名词,“思源”为动宾短语,不成对。儒林百花盛开,乡贤饮水思源,两个无关联的事物,不成对。
四、若强将“源林”二字按顺序嵌入联尾,则上下联反过来。毛病如故,依然存在失替失对,上联末字还是得改用仄声字。
烟火九江,贤达固思源。(平仄仄平,平仄仄平
诗酒渔场,百花开儒林。(平,仄平平平)
依对联规则,上联末字必须使用仄声字,下联末字必须使用平声字。“源林”两字都是平声,若要嵌入,只能放在句首或句中非音步(节奏点)的位置,不能放在句末。

附:平仄声调区分方法
1.按现代汉语四声分:第一第二声为平声,第三第四声为仄声。
2.按中古汉语(广韵、平水韵)分:平上去入四声,平为平声,上去入为仄声。
3.按粤语“六调九声”分:第一第四声为平声,其余皆为仄声。

无规矩不成方圆,凡事皆有其依循的规则,对联亦然。中国楹联学会制定有《联律通则》,这在对联创作实践中,相当于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的根本大法。当然,若只是私下把玩,可以不依这个规则,自己喜欢怎么写就怎么写,此乃各人自由。但若是公共场所堂而皇之地摆出来,还是需要规矩一点,免得被人笑话。尤其是政府部门主导的活动,堂堂的文化正规军,更是容不得半点马虎随便,否则,便不只是贻笑大方那么简单了。弄不好,政府的面子,当地文化界的面子,都有可能被丢得干干净净。
素有儒林之乡美誉的九江,大庭广众之下出现这种三不靠四不像的文化产品,实在不应该啊!
好想再次问一下头顶那一片飘忽的云彩:儒林文化这块牌子,我们究竟还能挂多久?



补充内容 (2023-3-24 12:08 PM):
更正:“贤达固思源”中状语“固”的标识符号应为[ ],上文错用了补语符号<>。
回复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广告位测试
发表于 2023-3-16 01:44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 你这个九江孔乙己又来指手划脚了,古式对联是上下联及横额从右到左的,应依古式格式。但现在是创新现代对联自左至右,格式也就随意多了。押韵方面也可用汉语,广州话,九江活。主要还是看上下联相对工整,对联能达意就是了。现代文已经流行多年,现在有人还拿出之乎者也来对现代文作评头品足又何必呢?现在已经使用简化汉字多年了,又何必以繁体字来说三道四呢?相信楼主所学专业是学兽医的,对文学一知半解,又想以文学泰斗自居出现在九江人面前,实在是打肿脸皮,让楼主带着八股文的花岗岩头脑去见鬼吧!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3-17 01:21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朗月 发表于 2023-3-16 01:44 PM
你这个九江孔乙己又来指手划脚了,古式对联是上下联及横额从右到左的,应依古式格式。但现在是创新 ...

老人家,说话还是修点口德的好。虽说言论自由,也不代表可以口没遮拦恣意乱喷的,须知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你若对鄙人之言有不同见解,欢迎提出来探讨交流,就算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也无所谓。但若言语恶毒进行人身攻击的,那性质就不一样了,我将申请论坛管理层执行论坛纪律。请你自重!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3-3-18 06:03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原来写对联还有这么多学问,学习了。之前逛花市都无留意,现在看来好像是有点问题,还有这个牌坊上面的标题,感觉也怪怪的,楼主能不能也帮手解析下呢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3-3-20 12:07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既然有网友提出问题,那鄙人就再啰嗦几句吧。以下所言,仅代表个人的一孔之见,未必对,也希望不会妨碍到别人。
牌坊横额的主题“儒林湾花市集”,复古模仿的意图比较明显,估计是想展现一下当地的文化底蕴。但在用词与语法结构上,确实也有值得商榷之处。
我国乡间的集散市场,南北地区的叫法不一样。北方称“集”(赶集),南方叫“墟”(趁墟),西南地区也叫“场”(赶场),“市”是官方通用名称。
可能北方语系覆盖的区域与人口较多, “XX集”一词在各类书籍中出现频率也较高,但这也只是部分北方语系地区的习惯叫法,并非古代汉语的通用语,粤方言区通常叫“XX墟”。南方语系的九江,迎春花市主题使用北方语系的“花市集”,有如香蕉树上结苹果,非但体现不了本地区的文化底蕴,还让人感觉不伦不类,十分别扭。
我们再来划分一下这个主题的断句节奏,共有两个节奏组:儒林湾、花市集。其中,“儒林湾”是固定名称,不可变,变数在“花市集”。有两种断句结果:一、儒林/湾/花市/集;二、儒林/湾/花/市集。
先看第一种,儒林/湾/花市/集。2121,音节有规律,节奏流畅。这个断句,除了前面讲的北语南用外,同时还存在两个问题:
一是语义重复。市意为集市,集意为市集,同义词;花市,就是花卉交易的集市。儒林湾花市,已经完整清楚地表达出主题之义,后面再加个北方语系的“集”,既张冠李戴,又画蛇添足,成为语义重复的病句。有如在介绍九江人文历史的一些推文中,时常看到的“儒学思想”一词,“学”本就有“思想、学说”之义,“儒学”即“儒家思想”,那么,“儒学思想”解析开来,就是“儒家思想的思想”,绕得人几乎都分不清东西南北了。
二是歧义跑偏。“集”字若作动词使用,“花市/集”便有另一重歧义——多个花市聚集于一处。这就更显得词不达意了。
再看第二种,儒林/湾/花/市集。2112节奏,“市集”作为双音节合成名词使用,符合现代汉语语法。此断句的主要问题是节奏紊乱,拗口生涩。
汉语言讲究对称美、节奏美,字组词组之间,字数相当、结构相称、声调交替,像马蹄嘚嗒那样,读起来就上口顺畅,听起来也舒服悦耳。本主题中的第一组词“儒林/湾”,以双音节词“儒林”领头,那么第二组词也应是双音节词领头,才能节奏相谐。而“花/市集”是单音节词领头,无法带起两两交替的节奏感,读起来便显得意涩气滞,相当拗口。
在主题文字上花心思,想要体现特殊的内涵与意蕴,初衷是好的。前提是,应先要了解一些字义、语法、地区差异等常识,以免张冠李戴,好心办坏事。若然没有充分的把握,那就不如老老实实地沿用大众熟悉的日常语言,如:儒林湾花市、儒林湾迎春花市、儒林湾花卉集市,既浅显易懂,又流畅上口。何必非要刻意模仿,生搬硬套地弄个涩滞拗口、不伦不类的“花市集”出来呢?
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23-3-22 11:53 AM | 显示全部楼层
哦,多谢楼主解惑,其他都好懂,就是那个什么节奏的比较难明,可能是我一时未能理解,日后慢慢消化吧。难怪读起来奇奇怪怪,原来是外来和尚,那干脆用本地话叫儒林湾花墟,会不会更好,又通俗又接地气。哈哈
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=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