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=注册

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

楼主: 朗月

值得商榷

 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3-7-17 07:42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阿Q哥 发表于 2013-7-17 07:17 PM
大师:艾细细介见到公社文化站曾先生等人,编排左一出《采桑舞》,其歌调源于樵山“采茶歌”, ...

阿弥陀佛,从西樵山现挖掘遗址出土物看,西樵山有人类活动的时期暂时最早可推到新石器时代。西樵山种茶源于晚唐诗人曹松,据关祥老施主说,晚唐诗人曹松,隐居西樵山10年苦读功名,见西樵山一年四季青山苍翠,云雾缭绕,就把茶从浙江诸山移来,赠给山民,教之栽植采制之法。相传这种说法是可考证的,但究竟出自何处,老衲就没有考究了。
至于九江文化是否是樵山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体,这个没有一番考究难以确切说出来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文化通过人类活动而彼此交流融合,互相影响,继而有逐渐辐射出去。施主有否觉得,各个镇街交界的村庄的风俗习惯,是否保留着自己镇的一些习俗,也存在着一些邻镇的习俗呢?同样,语言也是这样传播的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广告位测试
发表于 2013-7-17 07:48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刀夜袭老鸨村 发表于 2013-7-17 07:42 PM
阿弥陀佛,从西樵山现挖掘遗址出土物看,西樵山有人类活动的时期暂时最早可推到新石器时代。西樵山种茶源 ...


正是如此感悟,反觉当年《采桑舞》更具儒林神韵!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08:11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阿Q哥 发表于 2013-7-17 07:48 PM
正是如此感悟,反觉当年《采桑舞》更具儒林神韵!

阿弥陀佛,来自生活的作品,更能反映生活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08:17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刀夜袭老鸨村 发表于 2013-7-17 08:11 PM
阿弥陀佛,来自生活的作品,更能反映生活

生安白造、胡编滥制的作品没有生命力!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09:19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爬墙擒女 发表于 2013-7-17 08:02 AM
编导和审稿所谓砖家一看就知道是新手上路行外人!

强势嗦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10:34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刀夜袭老鸨村 发表于 2013-7-17 11:44 AM
阿弥陀佛,是日早上看此贴后,欲回复,然俗务繁多,不得搁笔,今偷得片刻,稍放厥词,诸君勿喷。

1、当今 ...

少见大师高谈阔论,在下不才,愿先生指点一二:
1.第一点先生对文化的解释不错,可惜先生不察,现在的官员根本就未读过书。跟它们谈教化,无异对牛弹琴。又或者,现代对书的定义不同了。
2.鱼米之乡本来就系近年才流行的词汇,在广东,有哪个政府不说自己是鱼米之乡。至于“九江是否曾以稻谷为支柱农业?”,可以很明确告诉大师,系。至少到明代前期,稻谷仍为九江的主要经济来源。鱼塘系明代才开始大面积开挖。在天朝,这些词汇最怕较真,如果较真,整本教科书无几个词汇是正确的。
3.据《中国国家地理》,蛋家本来就系珠三角的原居民。他们生于斯,长于斯,可惜土地却不属于他们。蛋户人口基数庞大,对文化进程有不可低量的影响力。如鱼生,难道是中原文化?难道沙口人不是九江人?虽然“蜑”字的虫字相当耀眼,亦可看出以前水陆人家的对立。至于“水上迎亲”,九江本来就是水乡,根本无陆路交通,以前九江人基本上都是水上迎亲。这点乡志有明确写出。但蛋户的风俗绝对不一样,反而蛋户婚嫁风俗资料更缺乏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10:54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山居秋茗 发表于 2013-7-17 10:34 PM
少见大师高谈阔论,在下不才,愿先生指点一二:
1.第一点先生对文化的解释不错,可惜先生不察,现在的官 ...

阿弥陀佛,施主别来无恙?
老衲素来不学无术,是日大放厥词,令施主见笑了。
“鱼米之乡”一词,非近年流行,老衲幼时在永锡小学读书时已经被语文老师布置写介绍九江“鱼米之乡”作文了。
老衲从没忽视疍民对文化的影响力,也听闻九江某些村的村民是疍家上岸。至于乡志对九江水上迎亲的描述,烦请施主百忙之中截个图让老衲看看,毕竟年纪大,有老花,看电子书吃力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10:58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刀夜袭老鸨村 发表于 2013-7-17 07:42 PM
阿弥陀佛,从西樵山现挖掘遗址出土物看,西樵山有人类活动的时期暂时最早可推到新石器时代。西樵山种茶源 ...

愚以为,所谓樵山文化、儒林文化根本就是扯淡,只系政府的宣传道具,整个珠三角的风俗根本就是大同小异。正如王力先生所说,所有的文化发展,离不自然气侯和科技发展,那是自然而然,人的影响不大。九江、西樵之所以成为南海的文化中心,全赖樵桑围的建成,所以前人对陈博文推崇备至。为何九江土地肥沃而唐宋时依旧荒无人烟,因为水利未得发展。当水利搞好了,九江便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,有钱了,文化教育水平自然提高,就成了儒林之乡。人的素质本来就同生活水平有直接关系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11:04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路过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13-7-17 11:15 PM | 显示全部楼层
山居秋茗 发表于 2013-7-17 10:58 PM
愚以为,所谓樵山文化、儒林文化根本就是扯淡,只系政府的宣传道具,整个珠三角的风俗根本就是大同小异。 ...

阿弥陀佛,先生高见!
现今文化满天飞,一切皆噱头。
农耕社会,最忌水患威胁。桑园围的建成,对人员、作物的安全提供了保障。至于古代九江的兴盛,桑园围的建成是一个原因,但更重要的是先民在破排角的登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 广东佛山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=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